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第16节(1 / 2)





  众人被张三壮逗得哈哈大笑。

  于氏笑着插嘴,“我给娘家送回去两块香胰子,她们也想买呢,我想着阿婉说牙刷也先不卖,该是还不到时候,就没应。”

  “我也送了香胰子回娘家,我那外甥年年生冻疮,今年症状轻了许多,我阿姆又来讨过一回了,临走给驴蛋塞了仨铜板,我忘了说。”杨氏有些不好意思道。

  乔盛文和乔瑞臣不动声色对视一眼,父子俩昨天就发现了,这个儿媳妇/媳妇会的不少,不管是奶块还是香胰子这些,都是好东西。

  昨天耿氏就给乔盛文用香胰子擦洗过,他在外头磋磨出风霜的老脸立刻就感觉舒服了许多。

  身为户部侍郎和前殿前司禁卫,父子俩想的更多一些。

  奶块不但更好吃,还比鲜奶保存时间久,听耿氏说,苗婉还在折腾保存时间更久的奶豆腐。

  若是利用好了,说不准于圣人的吩咐也能起大作用,乔盛文这才不心疼银子,坚定了留下的心。

  他在家里护着老小,比在官矿有用的多。

  苗婉也不废话,“那就这么定了,咱往后每天做四十斤卤肉,给酒楼一半,在摊子上卖一半,若是卖不掉,后头直接将卤货放在麻辣串和关东煮里都可以。”

  大伙儿都点头,刚才他们也吃到麻辣汤里的卤货了,确实比单吃卤肉还香,有了汤汁浸润,还一点都不腻。

  “要做麻辣串串,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苗婉露出诸位准备好银子的表情,“首先要做一辆长方形中间挖空能放炉子的摊车,要大一些。”

  张娘子立刻道:“这好办,你大嫂娘家是做木匠的。”

  苗婉抚掌一拍,“那太好了,还要多做些方凳,能让人围着摊车和炉子吃东西,收摊将凳子往摊车下头一放就能推回来,我可以把大概的样式画出来给大嫂,只是细致活儿还得劳烦于家琢磨。”

  她见过差不多样式的流动麻辣串摊子,但车具体怎么做她不清楚,得专业手艺人来。

  于氏点头应下,“我阿达和大哥小弟都是木工活的好手,应该没问题。”

  苗婉掰着手指头,“其次要做能放在摊车镂空地方的方形铁釜,要做成槽状,中间用铁板挡住,分别放麻辣汤和骨汤。”

  张娘子又指了指杨氏,“这也好办,你二嫂家是打铁的。”

  苗婉抱着肚子呆住了,张家够会娶的啊,这要再多个儿子,是不是连裁缝都能包了?

  于氏见苗婉瞪大眼睛抱着肚子的迷茫和钦佩表情,被逗笑了。

  她解释,“匠人凭手艺吃饭,结亲首要顾虑着不能被儿媳或女婿偷学了手艺外传,旁处咱不知道,咱这边大都是互相结亲家。”

  苗婉理解了,士农工商嘛,啥时候都少不了门当户对的讲究。

  士族小老百姓是不敢想的,生活没有小说那么浪漫,哪怕走狗屎运最多是做个良妾。

  匠人赚得大都比农户多,所以他们看不上一般的农户。

  至于地主和读书人,人家当然更愿意跟门当户对的结亲。

  商人赚钱多地位却低,最容易偷学手艺。

  所以如今的匠人大都跟匠人家里结亲,还能互相帮衬。

  西宁镇都不止一个杀猪匠,其他匠人自然也不少,若是没合适的亲家,还有更远些的城镇呢。

  那他们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更轻松了。

  苗婉笑道:“做麻辣串得一直烧火,要消耗不少煤炭,咱两家现在存的炭不够。”

  杨氏开口,“我娘家打铁也用不老少炭,我阿达知道哪里能买,回头做铁槽的时候我问问看。”

  她拍拍手,“成,那就麻烦二嫂了,还剩下一样,也是最重要的,咱得需要一顶北蒙人那样的帐篷,不需要很大,小点的就行。”

  这倒是把大家都为难住了。

  张屠夫迟疑道:“北蒙人帐篷大都用牛马羊的皮,还有骆驼毛做的毡毯,他们都不愿意卖帐篷给外族人。”

  苗婉开口,“要不用奶块……”

  “不可……”

  “交给我吧。”

  乔盛文和乔瑞臣异口同声打断她的话。

  乔盛文身子还虚弱着,声音比较小,除了耿氏没人听见。

  乔瑞臣温和而坚定地开口,“在外行军打仗也要扎帐篷,简易些的只需要用到油布和木头,我就会,若是怕冷,在油布里面缝上一层旧被褥就够了。”

  苗婉觉得可以,北蒙人既然对帐篷很看重,就算能买也很贵,他们还要攒钱开铺子呢,没必要在这上头浪费。

  于氏道:“于家就挨着镇子外头的老庙山,木头多得是,到时候让乔兄弟和大壮一起去我娘家就是。”

  那问题大都解决了,苗婉看了眼张三壮,倒是没说别的,鼓动大家麻溜准备起来,早点开始搞钱。

  其实她有点担忧,张二壮干活利索,但他们要在瓦市做流动摊位,到时还要兼具跟行商们谈事,她不可能出面。

  孙氏眼过年前后就要生,苗婉是二月里,两家其他人手里都各自有不少活儿呢。

  若后面有了订单,即便是买人回来,也得有人盯着。

  乔家有乔盛文和耿氏,张家张二壮未必做得来,能说会道的张三壮更合适。

  可张三壮跟着岳父学厨,未必愿意出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