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63章再上一步





  四月的紫禁城还残留着一丝冬季寒凉,御花园的花花草草已经露出花苞,要不了多久这里又会是一片花团锦簇。

  一只只胖的连路走不动的猫熊打着滚的往宫女身上蹭,弄的宫女们既无语又无奈。

  一头头老牛哞哞的叫着,把刚露出的牡丹花苞吃了下去,给宫女们展示了一出正经的牛嚼牡丹。

  慈宁宫内,朱由检倚在红木桌边,细碎的眉发微微倾斜,一身赤红色龙纹帝袍的他,一手稳稳地握着毛笔,一手背负身后,盯着桌上的宣纸。

  墨是好墨,产自安徽,磨墨的人,更是佳人。

  他高贵温婉的嫂子静静站在身旁,为他红袖添香,素手磨墨,完成这幅画卷。。

  画上是一个阴气沉沉的佛,周围妖魔鬼怪环伺,他坐在莲花台上巍然不动。

  之前画完的一卷可能就是唯一一卷了,加上朱由检提名印章,真成了无价之宝。。

  为博一笑,朱由检每天都抽出仅有的一点空余时间学这些他以前根本不会学的东西,琴棋书画,琴棋都需要几年,十几年的经验沉淀,他只能在书画上下功夫。

  朱由检的字写的不错,尤其是那个‘敕’字,一天写几百遍,字里行间隐隐透露着峥嵘。

  放下狼毫,吹干墨渍,对张皇后轻笑着问道:“嫂子,知道他是谁吗?”

  张皇后浅笑道:“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幡幢,这是地藏菩萨。”

  “是啊,地藏。”看着自己的画作,朱由检的心情逐渐变得沉重。

  远洋贸易源源不断带来财富,可帝国各项开支也不少,尤其是军费开支和鼓励生育的政策,这两项是帝国开销的大头。

  虽然花钱多但效果也是喜人的,国内青年从军热情极高,只要朱由检下一道诏书,顷刻间就会有百万青壮征召入伍。

  尤其是鼓励生于,在这个以人力为主的时代,人口往往代表了生产力,就算没有国家支持,安稳下来的人们也会努力生孩子,等孩子长大好帮家里干活。

  国家再一支持,虽然每家生一个孩子的奖励只有20文钱,挡不住聚沙成塔啊,尤其是少年人每年喝的牛奶、吃掉的鸡蛋都由朝廷出钱。”

  从崇祯二年开始,帝国人口开始呈现阶梯式的增长,崇祯二年到崇祯四年三月,户部统计有超过3000万新生儿被编入户籍。

  人多了是好事,可问题也跟着来了,今年税收要是没有五千万两,帝国财政还是赤字。

  更要紧的是,他已经打算好了未来几年,除了欧洲方面军对大不列颠岛用兵之外,其他各处都不动兵,可最近他发现帝国财政要想从没有闲钱走向富裕,还是得靠战争。

  这就是对叶尔羌汗国之战,叶尔羌汗国的势力范围包括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民族的叶尔羌汗国并不强,甚至可以成为是草原上的杯具。

  从建国到灭亡一直被邻居们欺负,就算大明不去掺和,再过三十年他们也会被准葛尔汗国消灭。

  叶尔羌汗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经济实力不会太强,但事实上大自然给了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一个最大的恩赐。

  这个恩赐足以让17世纪任何一个国家的君主为之发狂,朱由检也一样,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叶尔羌人还没发现大自然给他们的恩赐,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国家已经被明朝皇帝盯上了。

  远征叶尔羌汗国,可以给未来几千年的子孙谋福,只是目前的大明支持不了一支庞大军团的远征,可一想到打下叶尔羌汗国所能得到的好处,朱由检心里就跟猫抓似的难受。

  叶尔羌境内那片将近六千平方公里土地,比荷栏富饶之地更宝贵,得到那里帝国就能多一样产品来掠夺欧洲人的财富。

  在宣纸上提完自己的大名,朱由检躺到床上,这一刻什么烦心事都没了。

  与此同时,慈宁宫前阶梯上,王承恩快步走到殿前,跟上次一样脚还没踏进去就被宫女拦下了,领头的宫女低头道:“王公公,陛下不在这。”

  “少来,陛下每天就去那几个地方,养心殿和御花园都不见天子,天子肯定在慈宁宫,你们让开我有要事面见天子。”

  一群宫女张开臂膀挡住他的去路,王承恩恼了,“你们拦我干嘛?是懿安娘娘在洗澡还是天子又在画图?”

  宫女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说话。

  就在她们为难之际,刘若愚的声音从不远处响起:“王公公您怎么在这?”

  王承恩寻声回头一看,刘若愚和贾华正向他走来,更坚定了他的想法,天子就在里边!

  “王大人出什么事了?”贾华剑眉蹙眉,脸上提防的表情分明是把王承恩当成是来抓奸的,作为天子近臣,自己有义务替天子拦下此人。

  王承恩掏出一本奏折,“这是礼部刚遣人送来的,说莫卧儿使者来朝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面见陛下。

  我这火急火燎的把折子拿来,找了大半天也没见到天子人影。”

  听到不是来抓奸的,贾华这才放心,“王大人,事情也得有个轻重缓急,天子就在里边,你现在把奏折拿进去,没准天子看都不看就扔了,还是等天子自己出来吧。”

  王承恩思索片刻,深深一叹:“也罢,妖后惑君啊。”

  一屁股坐在冰冷的玉阶上就要死等,脑中回想起天子昔日跟他说过的那句话,‘你还在外边死等,你怎么不到床底趴着听啊?’。

  想起这句话,王承恩站起来,前倨后恭,作等候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