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4章老臣殡天





  永寿宫内,稳坐香榻的朱由检蹭的一下跳了起来,“袁崇焕死了?怎么死的?什么时候的事,北疆现在如何了?”

  刘若愚刚要回答,突然反应过来纠正道:“陛下,不是袁崇焕死了,是袁可立大人。”

  “袁可力!”

  听到不是袁崇焕死了,朱由检松了口气,可袁可立的死同样让他心情沉重。

  袁可立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诰 ‘五世恩荣’之赏。

  袁可立堪称明末第一正臣,他是不畏权贵、敢于为民请命的刚正之士,他还是小小七品推官时就直言上谏,还真让他扳倒了一个四品大员。

  满人最怕的两个明朝将领,一个是孙承宗,另一个就是就是袁可立了。

  袁可立更是坚定的主战派,曾策反努尔哈赤的姻婿刘爱塔,清朝大兴“文字狱”,他的传记和著作遭禁毁,乾隆年间有关袁可立的《节寰袁公行状》和岳飞的《岳鄂王精忠祠记》同时遭满清封杀,相距五百年,两位抗金名臣同时被清朝封杀。

  清朝史学界对袁可立十分忌惮,所涉传记史料均遭删削,可见满人畏惧袁可立畏惧到何种程度。

  大明都亡了,朝鲜人还因为袁可立对朝鲜仁祖反正的态度,跑清朝来告袁可立的刁状。

  对汉族而言,袁可立有大功,尤其是招募刘爱塔,刘爱塔是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占领开原后,与兴治、兴沛、兴基、兴贤四兄弟被迫投降后金,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从被迫降金的那天起,无时无刻不想回归大明,并在给袁可立的密信中表示“欲反正内应,以报中原”。

  而刘爱塔之所以与袁可立联系,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袁可立能完成他这个心愿。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招降努尔哈赤女婿,不但前线将领反对,不少朝臣也持反对态度,尤其是总兵沈有容,不但不相信刘爱塔的诚意,甚至还主张杀掉他派来的使者。

  只有袁可立力排众议,以一个大战略家的眼光,苦口婆心给大家做思想工作,才使大明没有失去这个宝贵的机会。

  要是没有袁可立,满人闹腾的只会比历史上更凶。

  “天折我大明一柱啊。”朱由检沉沉的道:“待了这么久也该有点动作了,传旨国葬,追赠袁老大人为卫国公,赐其子世袭锦衣千户,赐免死金牌,锦缎三千匹,三日…不!明日各部官员随朕去袁老大人家乡祭奠。”

  “老奴这就去传旨。”

  ……

  失踪好些天的天子终于有动静了,百官们又跑到慈宁宫求见天子,张皇后又一次不胜其烦,刘若愚也仅仅是传天子旨意,传完后又一次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次日一早,朱由检率六部尚书,20名5品以上官员在第五骑兵师的护送下,踏上前往河南的旅途。

  人死后要在棺椁要在灵棚放置七天供人祭奠,消息传到京师就耽搁了三天,朱由检一路快马加鞭才能赶上下葬前祭奠。

  袁可立家乡在河南睢州,河南布政使赵方怀亲自带领省内官员前来迎接,对着马背上头戴六甲神盔,身披长身甲、环臂铠的天子拜道:“河南布政使赵方怀率省内官员拜见陛下。”

  朱由检懒得跟他废话,“袁老爱卿坟冢何处?”

  他还是来晚了,从时间计算袁可立昨晚就已经下葬了,赵方怀却道:“启禀陛下,袁大人还未下葬。”

  “还没下葬,这都过了七天为何还没下葬?”

  赵方怀脸上浮出一抹悲戚:“臣想袁老大人一定想见陛下您最后一面,所以让家人稍缓几个时辰。”

  “放屁,分明是你有意逢迎,不让袁老爱卿的棺椁下葬,来啊拿下此人法办。”

  两名羽林郎翻身下马制住赵方怀,朱由检不理赵方怀的叫嚷对他的属官们道:“马上安排下葬。”

  “臣等遵旨。”

  一群当地官员马上安排下葬,皇帝要来拜厄,省内官员特意请风水大师选了处风水宝地,就在县城以北的一处风景宜人之地。

  树林密布,林柏森森,又毗邻溪水,河水沙沙,鸟鸣喳喳,来到此处令人心绪爽朗。

  袁可立安葬在这青山绿水间,朱由检也放心了,朱由检与贾华、刘若愚、李国普,袁可立之子袁枢,其女魏袁氏一同为袁可立扶棺。

  “为袁大人送行!”

  第五骑兵师将士在官道两侧分列,齐刷刷的拔出雪亮的马刀,目光凝视着棺椁,齐声道:“为袁大人送行!”

  “为袁大人送行!”

  “为袁大人送行!”

  激昂的吼声中,朱由检抬起头:“袁老大人,这大明如您所愿。”

  朱由检亲自抄起铲子埋葬棺椁,从此青山绿水间多了一座青石大坟。

  地方官已将陵墓周围清扫干净,摆上了铜鼎香案,太牢祭品,朱由检亲自上香主祭,贾华、刘若愚捧上贡酒,袁枢在一边的伺候陪祭,其他家人、官吏、军里将士纷纷的磕头叩拜。

  由李国普诵读祭文: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此,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

  一片洋洋洒洒祭文念罢,朱由检将一尊酒洒在陵前,带着哭声道::“伏惟尚食,永世感恩。”

  说完,众人又是一拜,朱由检一声嚎啕:“公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登朝十有二年,剔历卿寺,节抚登莱。感激上恩,慷慨时事。

  议收辽左之残兵,汛扫邹藤之妖党,乘风纵火而狡奴之屯聚空,设伏夜战而愤兵之营垒拨,以抒朕之北顾之忧,而今已矣,呜呼哀哉,呜呼痛哉!”

  祭奠过后,刘若愚感叹道:“袁老大人一世英名,享誉朝野,到头来也只有这片山林为伴,人这一辈子图的是个啥啊?”

  贾华瞥了他一眼:“青史留名,丹书铁券,还不够么?”

  刘若愚不语。

  朱由检拉着袁枢的手交代道:“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写信给朕,朕能做到绝不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