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39章一腔热血





  在北京,北京火车站每天接来送走很多人,而今天一个从西边来的客人却与常人不同,他刚从火车上下来问清帝国日报社的地址后,叫了一辆最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黄包车前往帝国日报社。

  到了那里他来到主编的办公室,说来可能有点客气,他直接是闯的。

  在主编面前他将随身携带的包袱打开,包袱里是他这一路上小心保存的各种资料,他当着主编的面说出在金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当场就吸引了主编的兴趣。

  执掌一省刑名的按察使家的大公子在火车上当众杀人,地方官府帮助杀人者隐瞒事实,扭曲真相,无视《大明律》,剥夺记者知情权。

  这可是个大新闻,听到这个新闻的主编眼睛都亮了起来,他正愁最近没有爆炸性的新闻当头条,现在天降一个大新闻给他。

  执掌一省刑名的按察使,按察使在地方上挺大的,可在这北京城里也算不了什么。

  像按察使、布政使这一类的官员他们在地方上很威风,到了北京城也得老老实实的待着,北京城里官大的人有很多,外边的布政使,按察使他们再有权利也影响不到北京。

  况且就算是这一类的地方官在全国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这是帝国官场中无形等级。

  第1等的是原两京十三省与日南,乐浪两省的地方长官。

  第2等的是欧洲占领区那些省份的地方长官,皇上对欧洲非常看重,所以他们能名列第二等。

  第3等的才是像金城这样的中亚省份的地方长官。

  杀人者的背景不过是个三等地方官,金城的报社碍于李刚的官位不敢报道,帝国日报社就没有这个顾虑。

  作为由官方经营,帝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由礼部尚书直接负责,跟地方官不起任何关系,况且还是皇上和朝廷的文武百官每天都要看的报纸。

  没人能蒙蔽帝国全部高层的眼睛。

  罗小黑再三向主编确认这条新闻的真实性后,时年36岁的帝国日报社主编侯方域转过身看向墙上的世界地图。

  这张地图很大,他在上边找到金城的位置,眯眼盯着这里。

  作为帝国第一大声音,他们发出的声音一定要是准确的,不能光凭一个来自金城的记者的一面之词就报道。

  生性谨慎的他在考虑如何他派人去金城如何才能打探到正确的消息,他和他的祖父、父亲一样,天生生性谨慎,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考虑周全。

  他名列明末四公子之一,他的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在大明的名声不太好,要不是因为还有杨涟等人的存在,东林党都要被钉在大明帝国的耻辱柱上了。

  幸好,他的祖父和父亲早年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周延儒等人在朝廷闹腾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不在,朱由检清缴东林党人的时候也没波及到他们身上。

  历史上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江南,明亡后参加科举,为时人所讥:“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晚年失悔此举。

  就算历史已经发生改变,侯方域的前半段人生跟历史上也没有任何变化。

  年轻的时候他和其他士子一样满怀报国热情,15岁时就已经有经世致用,修齐治平的政治豪情。

  17岁代父亲写《屯田奏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辞藻得当,后来因此文扬名天下。

  弱冠后,金陵应试,一举成名,遂进入江南文坛,然后他前半生的辉煌就到此为止了,最多是跟冒襄一齐被称为江南四公子。

  之后一直到了35岁,他再也没有什么闻名天下的地方,除诗文一无所成,令他悔恨不已。

  直到今年他才成为帝国日报社的主编,人到中年才迎来命运的转折点,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不想因为一个头条新闻失去自己现在的地位。

  作为帝国最大的声音,他们每一期报纸的内容都要尽可能的追究真实,尤其是这种可以上头条的新闻必须要求准确,总不能皇上和满朝大臣都看完重视起来了,过几天才发现是假新闻吧。

  帝国日报社的很多新闻都是需要甄别的,每天日更的《帝国日报》每天发行出来的最新一期报纸上的内容,都是一个地区十天前发生的事了。

  之所以有这种延迟,主要是因为消息传递需要时间,甄别也需要时间。

  因为大明实在太大,消息传递消息又不能及时的传递,所以帝国日报社实行区域制,每一个区域发行的帝国日报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每三个月一次的季度报的内容才会全国统一。

  北京这里的帝国日报社负责河北地区和中原地带的新闻发行,要调查金城那边的事,来回一趟时间太久了。

  不过这次的新闻他也不想错过,转头对罗小黑说道:“你身上还有钱吗?你这条新闻需要派人核实,这段时间你可以在北京城里找个地方先住下,也可以到刑部去告状,那样比我们公布出来的速度更快。”

  “我还是住下好了。”

  就算是作为一个记者,罗小黑也不想跟当官的打交道,尤其是跟刑部的人打交道。

  ……

  在宋应星的府上,宋士意迟迟未归,让宋应星每天都状态都很差,宋府的厨娘每天变着法的做出美味的食物,宋应星总是随口扒拉两筷子就放下了。

  食欲不振,晚上还睡不好,他就怕儿子在路上遇到什么事。

  在如今这个世道每天会死很多人,也有很多人会莫名其妙的失踪,尽管他相信儿子的性格不是那种主动惹事的人,但也怕有事情找到他身上。

  现在迟迟未归,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他来到家中神龛前,神龛立在花园正中间,里边供着真武大帝,平时宋府里的人只要来到花园就能看到神龛,看到神龛了只要有时间就会过来上柱香。

  他恭恭敬敬的在真武大帝的雕像前上了三炷香,祈求儿子能平安归来,又想起让儿子带的那封信,那封信无论被什么人看见都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