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章(1 / 2)





  也是堂中没几人,这里曾氏与丫头说的话王妃自然都听见了。

  王妃客气道:“丘夫人怎么还带东西来,真不必的。我不过请各位夫人姑娘们来玩儿的,又不是什么正经筵席。”

  曾氏忙起身道:“也不是什么金贵东西,不过都是些小玩意儿罢了,还请王妃笑纳。”

  少时,就见几个仆妇抬来一座小巧的,只有人膝高的亭台楼阁。

  接着,又抬进一个八龙衔珠的铜釜。

  最后是一个惟妙惟肖的木鸢。

  王妃和在座的贵夫人们到底门第不同,也算是见识过不少奇巧的东西了,可一看这些三样东西,一时竟也不知都是什么东西,不禁都起身过去观看。

  王妃笑问曾氏道:“这都是什么,我竟都不认得。”

  曾氏上前福一福,指着那木鸢道:“此木鸢乃是鲁班祖师爷所制,承一人飞起可三日不落地。”

  贵夫人中有人惊讶道:“不能吧。这虽似真鸢,可到底也是与纸鸢并无不同,如何还能飞人了?”

  曾氏回道:“不瞒夫人说,当年鲁班祖师爷制木鸢,便是为了窥察敌情的,自然能飞人。这木鸢如今看似不起眼,若是放飞了翅展可达十丈。”(眉头胡诌的。)

  贵夫人不禁又都低低惊呼而起。

  王妃道:“这倒不假。我记得《鸿书》中就有载,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今日我总算才见识什么是木鸢了。”

  罢了,王妃又指着那八龙衔珠的铜釜道:“这又是做什么的?”

  曾氏答道:“回王妃,这是据古籍所考制出的可窥察地动的铜釜,名曰地动釜。八龙所指便是八方,凡有地动都逃不过它去。”

  王妃和贵夫人们又都惊呼道:“果真?”

  这时岳夫人见缝插针道:“这我倒是知道的,这个还是小的。工部正准备做个大,送进宫里。”

  王妃道:“这可真是不得了的东西。”

  那里曾氏耐心十分地给各位贵夫人一一作答。

  王妃则早看着那小小巧巧的亭台楼阁喜欢得不得了了,“要说先头那两样虽好,我喜欢也有限,到底不是咱们妇人能懂用得上的。只这个了,可真精巧。我瞧着就喜欢。”

  曾氏道:“这小庭院一概是按着真庭院做的,与真的并无不同。王妃和各位夫人不妨打开那门窗,往里看的。”

  王妃和贵夫人们又不禁欢喜道:“这么小的门儿,竟还能开。哎哟,你们快来瞧,还真能开的。屋子里头竟然还有桌椅摆件儿呢。”

  说着,众人都凑过去看,越看越觉着有趣。

  曾氏过去也不知按了那个机括,就把屋顶给取了下来。

  众人从上往里瞧,只见小屋子里不但有桌椅,还有床榻脚踏,花瓶宫灯等,每一样皆是木刻木雕的。

  贵夫人们都赞叹道:“巧,真巧,说是巧夺天工也不为过的。”

  王妃道:“可不是,若真有这么小个的人,进去都能住得了。”

  曾氏听众人夸奖丈夫的手艺,和女儿都是与有荣焉的,让一旁的岳妇人羡慕不已。

  王妃一高兴喜欢拉着曾氏母女就不放手了,只同她说话的。

  在座的谁不说,曾氏母女是入了王妃的眼了。

  因着高兴,王妃又唤来丫头,笑道:“既然今日我得了丘夫人这般好的东西,也不能吝啬了。你去把我前儿个才从宫里得的好茶取来,好好沏上几盅给几位夫人吃了。后来的就罢了,谁让她们迟了的。”

  众人大笑。

  这时就郑国公世子夫人道:“可是前儿个太后赏你的那个茶?看来今儿我们也要有口福了。”

  曾氏对茶不甚了解,但既然是贡茶想来也不差,且王妃又不是只赏她一人吃的,便不计较推脱了。

  茶献上,曾氏不懂如何品尝,只是随意尝了口,可只是这一口就让她这不懂茶的人都觉着好了。

  就听安昌候夫人道:“古人云‘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诚不欺我。”

  那里又听郑国公世子夫人道:“都说秋茶还数铁观音,依我看铁观音中也就数这茶是最好了的。”

  众夫人皆连声称是。

  正说话,就见杨大奶奶领着丫头婆子进来福身与各位夫人见礼后,回道:“回母妃,瑞芯大长公主、淑和长公主……”杨大奶奶回了一大串贵客。

  可还不待杨大奶奶说完,就听外头有人脆生生地笑道:“好呀,你们先吃了独食。”

  曾氏听闻尽都是些贵人,又不曾见过这样的阵仗,不禁又拘束了起来。

  王妃拉着曾氏轻声道:“不必紧张,一会子你就跟着我,没你的大错。”

  曾氏十分感激。

  王妃果然携着曾氏母女招呼来客。

  曾氏母女得王妃如此看重,且又是个面生的,宾客相互问起竟也是不认得的多。

  便有人让自家闺女找丘可清说话,欲趁机带丘可清出来,以便探明她们的来历。

  可丘可清早得了丘大师和曾氏的嘱咐,不敢擅离曾氏半步的,那些人一时也就无法了。

  王妃见客人来得也差不多了,便将人都往后头越发宽敞的花厅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