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8章(1 / 2)





  襄郡王听闻是妇道人家的事儿,也不好过问的便往外书房去了。

  所以等韩府上下知道王妃有请时,韩夫人就被数十打扮严整的嬷嬷,说是簇拥着,还不如说是押送着往襄王府去了。

  韩家两位奶奶自然是怕的,可也不敢冲撞了那些个嬷嬷,只得暗地里赶紧给韩尚书送信儿去。

  只是那会子,韩夫人已到王妃跟前了。

  韩夫人进了宣瑞堂,只见内外侍立的人皆敛声屏息,恭肃严整,顿觉压抑。

  再看王妃的,见其不但是全副王妃的披挂,面上也不见笑意,韩夫人虽一时猜不出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儿,但也知道要不好了。

  而在王妃如此装扮之下,韩夫人是必要以国礼相拜的。

  可在韩夫人跪下叩首道安后,却半天不见王妃叫起的,韩夫人也只得继续跪伏在冰凉的地上。

  就听王妃冷声道:“都是做父母的,却没见过有你这样狠心的,只把女儿往死路上逼的。”

  韩夫人自然是要喊冤的,“不知王妃何出此言?”

  王妃将方子往地上一掷,“你还敢喊冤。这些难不成不是给你老三媳妇的?”

  韩夫人拾起来一看,道:“回王妃,这些方子的确是妾身送来的。只是这些方子妾身在家中都让人试过的,并未不妥。”

  王妃两眼一眯,道:“你还敢说是并无不妥的?来人,传王太医。”

  没多大功夫,韩夫人就见一个身着补服的人在门外跪拜,并未敢进来。

  王妃道:“王太医请起。将你所知依实告知韩夫人。”

  王太医不敢迟疑,细细将那些偏方的霸道,如今韩氏的脉息和症候都一一说。

  韩夫人听闻会有碍女儿的寿数时,险些昏厥过去。

  “你们这是要陷我儿于克妻的名声吗?”王妃厉声道。

  韩夫人才要辩解,就听王妃又道:“也罢,韩氏既然已嫁入王府,便是咱们家的人了。又有俗话常说的,‘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还请夫人往后少疼些她。再有者,今后两家,无王谕也不必常来走动了。”

  韩夫人知道王妃这是在断绝两家的干系了,只是韩夫人舍不得女儿,百般恳求,想要再见女儿一面。

  王妃那里还会答应的,就命人送韩夫人出去了。

  刘嬷嬷则赶紧上前来劝说王妃,“才见好些了,仔细别又气坏了身子。”

  王妃捂住胸口,气道:“若不是安哥儿说,最可恨的是背后的人,这会子亡羊补牢,才犹时未晚,不然背后的人还会借韩家之手,进而经由韩氏生祸端的。我早到皇上跟前问他们家的罪了。”

  与此同时,薛云上将一张方子往韩尚书面前一推,“不知上书大人可知此方的出处?”?

  ☆、第 136 章

  ?  女儿身子一直不见好,韩夫人家去便同韩尚书说过,还说太医院那些个太医的都是宁可少事少责的多,那里敢大胆用药的,开的药方难免就都是中规中矩了,不若用些民间偏方,许有奇效也不一定。

  韩尚书也是个爱女儿心切的,听韩夫人如此说没有不管的,又言妇道人家终究不及他们便利,这些个还要他们父子寻来再验证过真伪,方好给女儿送去。

  所以薛云上这方子一推来,韩尚书一看便知正是自己寻来给女儿调养身子的偏方了,于是道:“此正是你舅兄在一位百岁老妇手中得来的,也是老夫亲眼所见,老妇已百岁有余却无半丝白发,都说是年轻时便用此方。回来,老夫亦寻人来吃过,又并未不妥。”

  说罢,韩尚书放下方子,抬头看薛云上道:“可是菲儿吃了不受用?”

  薛云上道:“也难怪尚书大人这方子的厉害,这方子的害处并非一朝一夕才显露的。这回若不是三奶奶擅添了剂量,得王太医及时察觉,还不知其之遗害。”

  韩尚书一惊,忙有拿起方子再看,“这方子那里不妥?”

  薛云上道:“韩尚书不觉此方子略眼熟?想当年先帝元后之案,那时候大人虽不是主审,但抄宫时,大人可是也在其中的,怎么就忘了。”

  韩尚书再顾不上惊诧,凝神再细看,再细想当年几乎血洗太医院的那件案子,隐约的还真是越看这方子越是眼熟了。

  先帝在位时,子嗣之盛,非当今皇上可比的,所以夺嫡之争时,才会那般惨烈。

  先帝儿子虽多,可皆是庶出,唯一的嫡子只有一个,正是元后所出的大皇子。

  可因元后在怀有大皇子之时,所用的调养方子不对,坏了身子,不但不能令大皇子足月出世,还在生产后月子里便去了。大皇子因在母体中便受毒害,还是未足月出生的,禀赋之弱,御医们曾言定活不过五岁。

  先帝震怒彻查后宫,这才发现罪魁祸首正是那养身的方子,于是太医院便遭殃了。

  就算如此先帝元后也再救不回来了,大皇子身子也调养不回来了。

  可大皇子不但是嫡子还是长子,再加之先帝与先元后的情谊,先帝对大皇子的爱惜可想而知。

  只是凭先帝如何小心调养大皇子,大皇子得精心养育虽未夭折在五岁之时,到底也未能活至成年,十二那年就死了。

  薛云上能忽然知道此偏方正是当年那方子,也是因对叶胜男的病症不得要害的王太医,回太医院后遍寻卷宗案例,看到了先帝元后的卷宗,这才想了韩氏的脉息,似乎也先帝元后的十分相似。

  后在今早薛云上拿着偏方前来问询时,王太医又对照了当年的那方子,发现除去几味无关紧要的,和用量上的不同,其余的竟然如此的相似,这才告诉了薛云上了。

  薛云上听说后也是大吃了一惊,深知此事并非亡羊补牢便能完了的,这才拿了方子来找韩尚书了。

  韩尚书宦海浮沉多年,这里头的厉害比薛云上看得更清楚。

  这么些年后,这方子又现世了,可想而知当年加害先帝元后和大皇子的人竟然躲过去了,且至今未死,可见又有一场腥风血雨要来了。

  想罢,韩尚书当下便叫心腹,命其暗中彻查,让薛云上也不可声张。

  襄王府中,在王妃请来韩夫人之时,太妃便知事情败露了,只是她却不以为意。

  常安家的却是心惊胆战的,“只怕要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