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5节(2 / 2)


  等桓行简佩剑一脸旁若无人地进来,皇帝欲迎,他自己在皇帝御座下方的团垫上跪坐了。皇帝不尴不尬又慢慢坐回去,觑他一眼,暗道大将军每每上朝皆一副无喜无怒的脸,今日阴沉几分,不知道是不是军情也压得他不大痛快。

  把军情清汤寡水地陈述一遍,皇帝烦透了,一扭头,收尾道:“国家有难,还请大将军调兵遣将,解东西之围。”

  目光如炬,桓行简当仁不让开了口:“今东西有事,成败在此一举,我深受国恩当亲征迎敌,传我命令,大军集合于建春门,即日奔赴寿春。”

  百官哗然,有早知道的也跟着佯装惊愕,立马你一嘴我一嘴跳出来,有赞大将军之志的,有为他安危力阻的,议论纷纷,没个消停。皇帝也是一惊,犹犹豫豫,忍不住在他身后问道:“不知大将军有何退敌良计?”

  底下李丰瞥了眼桓行简,观他神情,隐然一副跋扈不羁的模样了,眼皮便又悄然不动耷拉下去。

  桓行简嘴角一扯,略微侧眸,算是应皇帝的话:“臣自有对策,请陛下勿忧。”

  又进言请太尉桓旻主持朝中大事,皇帝虽不悦,只能准了。

  诸葛恪的主力果然是朝淮南方向而来,一朝而至,大肆抢掠百姓,惊得人连夜奔窜。副将见此,谏言不如围攻寿春南面屏障合肥,引桓行简前来会战。

  合肥乃吴军北取徐、扬咽喉之地,然而合肥今非昔比,旧城已毁,原址水路通达,有利于吴军发挥水战优势。魏守将索性烧了城池,往西北移了三十里地,远离水岸,城虽小,但西面就是奇峰险脉,地形狭窄,并不利于大军展开。

  即便如此,诸葛恪仍决定大军压上合肥,合肥守城者不过三千人马,二十万哪怕日夜轮攻,也该打下来了。

  桓行简接到消息时,刚行军不久,卫会等人随军出征,个个换了窄袖马靴,混在浩浩荡荡二十万大军里头骑术甚是考验人。

  大腿根磨得筋都颤,卫会直嘶气,他虽会骑马,但在洛阳哪里有过这样日夜兼程的锻造。虞松确是最习惯的一个,掏出个小瓷瓶,丢给他:“士季,多磨几日就好了。”

  可怜他一介贵公子,要吃这个苦,卫会咬牙褪去亵裤,不想血水连着衣裳,黏糊成片,一撕,又扯着皮肉疼得人哆嗦。

  他那白皙的脸憋出一片绯红,苦中作乐吟起乐府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我年纪还大了几岁呢!”

  虞松直笑,,一拍他肩头:“你放心,大将军断不会叫你八十才回洛阳!”说着伸手比划了个数字,“士季,我看你骑马是不得窍门,来,我教教你。”

  再到中军大帐,得知诸葛恪如桓行简事先所料,冲着合肥去了,几人不由得松口气,虞松笑道:“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大将军料他欲以多胜少打合肥,果然应验!”

  桓行简嘴角一扬,眼角眉梢有丝丝揶揄:“当年,吴主十万大军攻合肥,也不过草草。诸葛恪大概觉得自己这回人够多,”眉头一动,问道,“合肥现在守将是谁?”

  “是张田,毌纯诸葛诞两人防区未对调时,张田在诸葛诞手下,诸葛诞嫌他无才又遣回了中军,等毌纯镇淮南,把他招了去说他可守一方城池。”卫会立刻接话,一双眼睛迅速闪过抹得意。他是百事通,自然大将军问什么都能有问必答。

  “看来,公休信不过我的眼光。”桓行简哼哼一笑,张田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高平陵那三千死士中的一员,事成后,有一部外放分散到底下州郡挣军功。

  一掀帐子,信步走出,暮色降临,军帐外点点篝火已起,他按剑巡查了营地,一抬头,远眺对面宛如青龙蛰伏沉睡的群山隐约可见蜿蜒线条,上有一泓新月,洒下些淡薄月色四方静谧极了。

  “郎君,张田只有三千人,要想顶住诸葛恪二十万大军的轮番猛攻,恐怕不易。”石苞一直跟着他,忧心忡忡的,“是否需要拨些人马过去?”

  他收回思绪,轻描淡写道:“诸葛恪的意图就在此,引我出兵,他精锐尽出,此时若是四十万大军混战,无论胜负,我军都会有不少损失。我偏不打,让张田把他给我耗废了再出手不迟,张田要是真没什么本事,他也只配掉脑袋。”

  石苞愀然不语,张田同他是一样的出身,自然不像诸葛诞陈泰等大族出身领兵,死便死了,大将军不救也无人替他出头……

  脑子里第一次有这么奇怪的想法,石苞也吓了一跳,忙晃晃脑袋,甩干净,再抬首,桓行简捏着马鞭朝不远处一道小溪旁走去了。

  溪旁开满野花,月色入水,水银般流动,桓行简把马鞭一丢,蹲下掬水洗了几把脸,清凉爽净。

  水珠顺着眉峰缓缓淌下,春夜的月色,总是这般温柔,他忽轻笑一声,想起嘉柔来。她若在,不知道怎么撒欢快活,采花戏水……只一想夏侯至那些话,脸上笑意渐渐凝固,彻底隐去了。

  他想到的女孩子,正呆呆趴于窗前,也在看月亮。

  嘉柔来茶安镇落脚有几日了。

  镇子不大,两面环山,有官道从西边顺河伸延而去,不算是个闭塞的地方。七分田,三分山水,嘉柔到时,正是清晨,天色蒙蒙亮。东风吹得百花开沾着新鲜露水的清芬,吸入肺腑,眼前山水都跟着秀丽几分。

  有老人起的早,披着蓑衣,驾一叶木筏,挂上灯,船头立了两只黑羽油亮的鸬鹚,噗通噗通,一个猛子扎进去,再上来喉囊一动,竟吐出一尾小鱼来。

  这情景甚是稀奇,嘉柔先是“咦”了声,专注瞧着,等见老渔夫把鱼收起,陡然又变作一声“哦呀”。眷眷的目光,尾随了人很久。

  跟凉州跟洛阳,都不一样呀,嘉柔心里惘惘的有对未知的一丝忐忑和惆怅。

  入住的人家,是对中年夫妇,膝下只一个未出阁的女儿,十三岁,不怕生,大眼睛底下有几颗俏丽的麻子,很淡,跟人凑近了说话才瞧得清。

  嘉柔不大好意思地喊人叔叔婶婶,腼腆住下,厢房里陈设简单,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妇人见她一副纤秀文弱的模样,一张脸,瓷娃娃似的,一碰就能碎,于是跟嘉柔说起话来极尽温柔。

  她什么都没问,安安静静住下来。白天里,见人各忙各的,就是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儿,也忙着喂鸡赶鸭。嘉柔本心神无定的,不想绣花,也不想读书,索性跟留客商量学那女孩儿烧锅做饭。

  几个人把灶台搞得狼藉,嘉柔被烟呛出来,眼泪直流,脸上黑一块白一块,折腾不堪。

  直到这夜,纱窗下头有小虫唧唧地叫,嘉柔将窗一推,久违的月色便如飞花般扑进了眼帘。

  天井那,夫妻两人没睡,谈话声断续送到嘉柔耳朵里来,时不时的,似乎还有笑声。显然,这夫妻两人感情很好,嘉柔不作声地听,无端想哭,自己也不懂自己到底什么心思。

  肩头多了件衣裳,留客手把她一抚,温声说:“柔儿,你不困吗?”

  “留客姊姊,你说,洛阳城的人也能看见这月亮吧?”嘉柔心里一滚,忽就像注进了发烫的水。

  留客笑笑,转身一面走到床边铺被褥,一面说道:“应该能吧。”她心里何尝不想念洛阳,只是主人让她去哪儿,她就得去哪儿,同嘉柔两个住到这里,新鲜劲儿一过,颇有些强颜欢笑的感觉。

  “柔儿,你是不是想洛阳了?”留客回眸问。

  嘉柔一恍,立刻摇了摇头:“没,我不想洛阳。”

  “你不想太常吗?”

  嘉柔想了想,慢慢点头,眼睛忽在留客身上端详起来:“留客姊姊,兄长让你陪我来,你知道缘故吗?”

  留客苦笑:“我是下人,太常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怎么好多嘴问呢?”

  嘉柔见她眉宇间总淡淡的,说不上高兴,说不上不高兴,待自己虽然很是关怀,但她莫名愧疚:

  “留客姊姊,你不想离开洛阳的吧?”

  留客依旧只是笑笑,把她手一牵:“不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