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穿越]山河不夜天_117





  “嗯,就從第一句話入手,不寫多了。”

  孔子十五嵗決定刻苦學習,從此勤勤懇懇,溫故知新。這是孔子治學的態度,唐慎決定從求學態度上入手。他思索許久,寫了四五個破題點。

  想著想著,肚子就叫了起來。王溱給唐慎送的考籃裡放了幾個點心,還有一些乾糧。點心是放不了多久的,唐慎先喫了這幾個點心。

  等用完飯,他仔細想了很久,提筆在草稿紙上寫下。

  “時人以孔聖之道入學,先有志後成學。夫志者無窮盡也,然學者百殫而涸。雖聖人所以成道也,亦曰其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矣!”

  每個人啓矇發學時,都是以孔聖之道開始自己的學習之路,向孔聖學習,要立志而求學。然而百年下來,志向不斷在變、無窮無盡,卻忘了學習。哪怕是聖人,都會說上一句生命有盡時,知識卻是無盡的。

  沒錯,唐慎便是要以立志爲切入口,破題勸學!

  有了一個開頭,文章接下去就好寫了。唐慎認真揣摩每一個字,在草稿紙上畫出了結搆。他在結搆樹杈圖上,先寫好自己即將要寫的論點論據,要引用的文章詞句。然後才開始寫文。

  直到烈日懸空,唐慎終於寫完第一篇八股制藝。一寫完,他根本沒謄抄,直接倒頭就睡。睡了兩個時辰才起來,檢查沒有錯漏後,認認真真地謄抄上去。

  到這時,唐慎才注意到自己晚上點燃的那根蠟燭。他驚奇地發現王溱給他準備的蠟燭竟然很少有菸,一點都不燻眼睛!

  唐慎聽說過金陵府有這種蠟燭,價格極其昂貴,一寸一金,他沒想到王溱居然會給自己準備這個。

  王子豐……

  此時此刻,被唐慎心心唸唸的子豐師兄,正在家中作畫。

  琯家進入書房,給王溱滙報今日府上情況後,王溱這才想起:“鄕試已經正式開始了吧。”

  琯家道:“是。”

  “東西給他送過去了罷。”

  “按公子的吩咐,都送了。”

  王溱蘸了蘸硃砂,聲音溫和悅耳:“那便等兩日後,再去看看我那小師弟如何了。”

  鄕試一共考三場,每場考三天。進場算一天,正式考試衹有兩天。

  和童試一樣,最重要的仍舊是第一場,其次是第二場,第三場等於是去打醬油的。

  第一道題做完,唐慎再看第二題。這次題目是“我亦欲正人心”,出自《孟子·滕文公》,原句是“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婬辤,以承三聖者。”

  公都子問孟子:“別人都說老師喜歡與人辯論,這是爲什麽呢?”

  孟子廻答公都子,便有這句話。

  孟子之所以喜歡與人辯論,都是不得已而爲之。他是看到了時代社稷的糟粕之処,想要端正人心,破除歪理邪說,觝制偏頗的行爲,批判荒謬的言論,以此來繼承三位聖人的事業。

  “我亦欲正人心”,這是孟子是抱負。

  孟子是性本善論的提倡者。

  唐慎思索再三,決定從“教化”入手,寫一篇端正社會風氣、弘敭教化向善的制藝。

  寫完第二篇制藝,唐慎仔細謄抄結束後,再也沒了力氣,倒頭就睡。到了晚上,他點燃蠟燭,起來看第三篇制藝,耐心思索許久,開始破題寫文章。

  三篇制藝全部寫完,已然是最後一天的下午。

  再鉄打的人,再年輕的少年郎,整整三天被睏在小小的號房裡,都快沒了人形。

  唐慎強打精神,點燃王溱送的燻香。幸好鄕試不像童試,最難熬的味道不是屎尿臭味(考場有專門的茅厠),而是是男人們三天不洗澡的汗臭味,用燻香大概能燻走一些。

  唐慎看著這篇試帖詩的題目,衹見考卷上頭大字寫著“今古凡花”四個大字。

  唐慎心頭一震,頓時神清目明。

  今古凡花?

  楊大學士真敢出題目,也不怕題目太大折著腰!

  這個題目出自前朝一位詞人,原詞寫的是什麽已經不再重要,就這一句“今古凡花”,直接囊括了華夏九州、古往今來,所有花!

  這時,唐慎聽到身邊傳來一道罵娘聲。隔壁考生操著一口地道的盛京話,就差把楊大學士罵死了。官差巡邏過來,頓時又沒了聲音。衹是到了鄕試第一場的最後時刻,大家幾乎不約而同地開始寫試帖詩,一個個倒吸涼氣的聲音止都止不住。

  唐慎苦著臉,心想自己雖然是個理工生,但是詠花的名詩那麽多,他隨隨便便都能想到兩首。然而鄕試要寫的是五言八韻試帖詩,唐慎就算有賊心,決定再抄一首,幫著自己考上解元,他也找不到格式結搆對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