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5节(1 / 2)





  这一次他们倒是没问柔柔有没有被录取, 经过雪林的科普, 他们已经晓得,所有的人并不会同时到。刚到学校门口,就看到学校已经挂上了横幅——《热烈庆祝我校毕业生许雪林同学获得全省高考第一名的好成绩》。

  许桃桃叽叽喳喳:“他们动作好快啊,我往家跑的时候,这个还没挂上呢。”

  许老三真诚感慨:“儿子, 你这学习的能力,爸是不服不行了。”

  即便是换个地方,还是能拿到第一名,他的儿子就是像他,比较有实力。

  “雪林!!!”一声满怀笑意的高亢声音响起,老校长笑的眉眼都是褶子,这见到雪林,比见到亲儿子还亲:“你的通知书下来了,还有省报的同志也过来了。”

  “省报?”

  “对对对,那边是过来采访你们的,走,快去办公室。”

  虽然今天还上课呢,但是但凡是没课的老师,都跟在老校长的身边。同行还有县里教育局,市教育局,一群人真是浩浩荡荡。许雪林在大家的簇拥下,带着笑说:“怎么这么多人啊。”

  老校长:“他们都是听说录取通知书下来了,赶过来的。”

  难得出了这样的好事儿,谁不与有荣焉呢。

  而且,这一届恢复高考,省高考状元就花落他们这小县城,不管对学校还是对教育部门来说,都是难得的政绩。他们这可是响应国家号召,并且落实的最好了。

  雪林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他伸手轻轻摩挲了一下,这个时候的录取通知书,跟许多年后截然不同。但是,激动的心情却是一样的。大概不管经历多少次,喜悦都是控制不住的。

  他说:“谢谢你们。”

  他对着老校长和老师们鞠躬:“谢谢你们对我的教导。”

  虽然他一直都是聪明人,但是如果说全靠自己,也并不是。毕竟时代不同,有些东西还是不同的,所以许雪林是很感谢高中两年的基础。

  他鞠躬之后含笑上前,抱了抱老校长:“谢谢您一直都很看好我。”

  随即又抱住了班主任:“老班,您是最好的老师。”

  那些年大家都不重视教育,大学老师高中老师更是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很多老师都离开了学校。像是他们学校的老师,都是身兼数职,几乎每隔老师都分散开教他们很多科目。

  像是,高一的主科老师是高二的副科老师,高二的主科老师是高一的副科老师。这样穿插着来。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教过他们的,许雪林逐一抱过去,笑着说:“真的谢谢你们。”

  大家都没想到许雪林会上前抱他们,但是还是激动的红了眼,有什么比被一个出色的学生肯定更令人高兴的事儿呢!

  一旁的记者也激动的很,他说:“你好你好,我是省城日报的记者,我姓高,这次是专门来采访你这个高考状元的,真的很高兴能看到这样一幕。”

  许雪林:“那我们……”

  他四周看了看,老校长说:“这样,大家都去教室,那边比较宽敞。”

  这么多人,办公室是绝对坐不下的,他们学校也没什么会客室,所以老校长直接将大家领到了高一,现在高一已经期末考结束放假了,倒是也方便。

  许雪林:“这是我父母,这是我双胞胎姐姐许柔柔,她也是今年参加高考,不过成绩还没有出来。这个小姑娘是我妹妹,现在念高二,明年也要面临高考了。”

  记者一听,睁大了眼,倒是没想到这一家子竟然都读了高中。

  他看向了许老三夫妻,就见男人倒是斯斯文文白净样儿,不过眼下有些青色,胡子拉碴,一身棉袄也有些的邋遢。倒是他媳妇儿看来干干净净的,长得不错,但是皮肤有点黑。

  这夫妻俩倒是跟一般的夫妻正好相反。

  “不如大家坐在一起,我给你们拍个大合照吧?”高记者主动开口,他身边的助手立刻就摆弄起相机。

  许老三憨笑:“早知道要拍照,我收拾一下再过来,我这刚下火车。”

  高记者:“咦?许同志是从外地回来?”

  许老三是健谈的,他说:“我刚从省城回来,这回家还没坐稳就冲过来了。我们大队的造纸厂和农民合作社都跟省城有业务来往,每年的年底,我都要代表大队部过去陇一次的。”

  高记者恍然大悟,他就说许雪林同学他爸看着就不像是普通农民。

  他是省城来的,自然知道火车是什么时间,他早到了两天,就等录取通知书到了好采访呢。

  他说:“那您要收拾一下吗?”

  许老三:“不用,反正不咋能看出来,再说,他们也不会嫌弃我。”

  高记者含笑点头:“那倒是,听说二位是农民,没想到就能教育出三个高中生。真的是很令人敬佩。”

  许老三竟然难得的很谦虚,他说:“其实不是我教育的。”

  他真诚的笑,说:“其实他们三个孩子,都是我儿子雪林带着学习的。我们这对当爸妈的,真没怎么没管。我当年虽然读了初中,但是成绩很一般。其实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也挺聪明的,但是环境造就吧,那个时候就不是很重视读书,我自己自己也很迷茫,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直到下了学,来队里干活儿,我才知道,读书和不读书,真的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我的孩子能好好读书。所以打小儿我也教他们一些,不过我撂下来太多年了,要说深奥的内容,真是不记得太多。好在我们家雪林是打小儿就聪明,简单教一教就能举一反三,学的很快。再大一些,就有老师了。”

  这话说的很实在,也是说到了诸位的心坎里,大家以前,可不是都不在意学习吗?就像许老三说的,他们太迷茫了,自己都不知道读书干什么。

  “我看许雪林的档案,他只念了四年书,小学一年,初中一年,高中两年。仅仅读了四年书就这么厉害,真是令人崇拜。”高记者之所以代表省报来采访,一来是因为许雪林是高考状元,二来就是因为他的经历,一个只读了四年书的人,虽然他不是孩子,也可以称得上是一句神童了。

  许老三谦虚:“说是四年,其实哪儿啊,他打小儿就学习了。没上学不代表没学习吧?我觉得不管是在家学了还是上学学习,只要学了,就不能仅仅算是四年。早些年家里不太富裕,雪林觉得自己聪明,所以把学习的机会先让给了我大闺女和小闺女。小学知识浅,他看书就能会,我们就没浪费这个学费。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打算一直不读书的。说起这个,还有个乐呵,因为雪林聪明,我们大队好多人都不相信我们夫妻的话,觉得我们是不让雪林念书,一直劝我们把他送去学校。后来事实证明,我们真的早有规划。”他笑了出来:“我闺女都送上学了,咋可能不让儿子上学呢?”

  “那这么看,许同学其实虽然只有四年的求学经历,但其实学的年限不断。”

  许老三看了雪林一眼,父子俩对视一下,许老三笑:“是啊,学的不少,他姐姐和妹妹,三个人一起学习。反正我是觉得,再聪明的人,都不能不勤奋。多学一点就多了一点底气,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话说的好,可不能仗着聪明不学习。我们班许雪林都算是聪明的学生了,可一样是努力的。你说聪明的孩子都勤奋努力,那不聪明的还有什么理由偷懒?”

  虽然开始是闲话家常,但是高记者已经飞快的开始记录了。

  他说:“那家里供了三个高中生,日子很苦吧?”

  一般上有老下有下的家庭,三个娃都念高中,这城里双职工的日子都是苦的。如果说农民,八成就更不容易了。

  许老三又和雪林对视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