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八十三章 箭在弦上的满清体制改革!(2 / 2)


对呀,清廷现在就是这么的矛盾呀,他们一方面是觉得大家差不多,可另一方面他们在心里还设防,防备汉人

那么学谁呢

很快就找到了一个目标,就是现在正在进行明治维新的日本

此时的中日两国还算是友好的,而且日本现在正在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君主立宪制改革,这整个的程序。还有立法。我们都可以借鉴呀。而且。大家都是黄种人嘛,日本以前不是也学习我们,大家在文化上有共通性。

不得不说,满清的统治者并不傻,他们找的这个方法,从成本上来看,其实是很低的,这个方法还是比较靠谱的。

于是。这个计划定了下来,要改革,要学习日本,要搞君主立宪制,那么具体要怎么搞呢

很多的事情都是这样,也许是合计的挺好,计划的不错,可真的到了实施阶段,没准会难以成行,所以。真正的具体实施细节,这很关键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京师现成立督办政务处。望地方各督抚,能对当今政事提出独到的见解”

这是一个圣旨,这个圣旨是直接发到各个地方督抚的手上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中央现在成立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不干别的事儿,就是要搞体制改革,而现在这个机构,需要地方上的大员们,你来提一些个意见,也就是我们大清的这个改革可怎么改。

那怎么改呢也就是说这个具体的过程,地方上有什么意见吗

简单来说,就是慈禧以及恭亲王,此时这些个改革派,嗯,他们都变成了改革派了,他们需要地方上的大员写奏折,体制改革地方上也绕不过去嘛。

那这个奏折怎么写呢

“老夫近来痼疾频发,此奏折实在无能为力”这是曾国藩回的话。

“臣读书少,怕误了正事”这是左宗棠回的话。

“臣的字不好,实在是有碍瞻观”这是李鸿藻回的话。

都不写谁也不写

而且这些个理由,左宗棠5岁开始读书,他读书少

其实,满清政坛上有一种手段特别的有意思,要做一件事,或者不能做一件事,但是给出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就比如现在的左宗棠,但这么做其实是在传递一种讯息。

我就是要搞,没有理由爱咋咋地

或者我就不这么干,没有理由爱咋咋地

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这种理由简直是太扯了,而潜台词便是如此,只不过大家不好把话给说的太明白而已。

满清的政坛上经常这么干,皇帝啊,臣子啊,大家都明白这个意思,那既然如此。

你们不是这么干吗没关系

“曾国藩,李鸿章,入督办政务处听差”

又一道圣旨,把地方上最重要的大人物给弄过来了,曾国藩都牛啊,他来督办这个政务,你们看着办吧

那这回写还是不写呢

还是不写

其实,就从地方上来说,这样的奏折他们根本就写不了。

此时的满清地方大员,已经是各个都是诸侯了,就说之前闹义和团,这帮家伙都私底下跟洋人达成了协议,你们要去打京师,没问题呀,只要不打我们就好。

还行,这些个协议没有搞的太公开,于此也能看的出来,地方大员们都是各怀鬼胎的。

但他们不写这个奏折,不是因为怕朝廷的体制改革成功了然后威胁他们的地方权力,他们想的是别被朝廷方面抓住把柄

就这么简单,因为这是改革啊,就是要变化呀,那变化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跟以前不一样了,不一样的话那未来是对是错,会不会搞的不好,这谁也不知道。

那么,身为一方大员,你现在去瞎白呼,说一通,未来要是改革出了问题,那还不就是你的责任吗这一方大员还能当的下去

地方上的督抚都是久在官场之人,他们怎么会看不出这些个事情

那么如此情况,慈禧会怎么做呢

派出考察团,去欧洲考察君主立宪制

这是什么意思

你们不是不干吗那老娘亲自来干

你还真别说,慈禧还真的是够坚定的,她现在还真成了改革派。

这个考察团,那自然就是由爱新觉罗家族最信任的一些个王子王孙们组成了,让他们出去看看,他们总不会骗人吧而且看到的东西,也就可以很好的带回来,我们大清要改革,定然用的上嘛。

想的是非常的好,但是在考察团要在塘gu上船的时候

轰隆未完待续。。

ps: 那啥,香港的经济现在有一点儿小问题哦,那就是现在的房租大大的降低,特别是商业房租,这可是一个领先指标,也就是在房价之前的指标哦那边的房子还没跌,但是交易量已经是巨缩了然后,港青去挺李超人,呵呵好吧,黑车不能多说啥,反正他们现在也算是求仁得仁,至于未来会如何,反正港府现在是撑着呢,苦撑好吧,黑车真的不能多说了,真的,大家都当黑车啥也没说哦,好了,最后求支持多谢啃书小说网KenShu.CC收集并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